查看“水母基因”的源代码
←
水母基因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精准医疗]] [[category:基因检测]] ===[http://trz.yigoonet.com/article/26824540.html 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就能测基因,“水母基因”低价拓展市场]=== 王小康说,他本科在北大学的物理,硕士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的金融,2006年 毕业后创业过 B2B 电商平台,2015年 之前几乎没听过基因检测这回事儿。不过,“今年8月 份,几个创始人共同投了 600 万作为天使投资,短短 4 个月的时间,现在团队已经有 40 个人,其中有来自于一线互联网公司的 IT 和运营团队,还有由 5 名海归博士领衔的基因团队。” 看起来,基因这个行业所展示出的巨大潜力已经让王小康着迷。不过有关基因检测的前景究竟在哪儿,怎样才能取得这个前景,行业里的分歧比较大。而其中非常鲜明的一个趋势,是从 2015年 开始崛起的一波基因检测领域的创业热。与传统基因检测公司不同,创业公司明显更加注重基因技术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王小康也是这个 “流派” 的成员。“技术就在摆在那儿,关键是怎么用。” 王小康觉得现在的基因技术像上世纪 80年 代的个人计算机,而它真正的未来是互联网。“但现在的问题是,拥有基因数据的个人太少,你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也不会有价值。 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王小康在 2015年8月 创办了水母基因。水母基因的起步阶段也是模仿了在美国已经非常有名的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这家公司的模式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但王小康很快发现,这种模式的在体验上并不是特别好。“检测包寄出需要时间,用户采集完寄回需要时间,样本检测出报告又需要时间,而且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是,一旦用户采集的样本不合标准还要重新采集。这个周期就会特别长。” 王小康觉得,本身用户对基因检测的感知就比较弱,这么长的服务周期非常不利于在市场的推广。 为了贯彻最初的创业思路,王小康给水母基因设定的目标是尽最大可能让用户能够使用基因检测产品,采集更多的基因数据。按照这个思路,水母基因的检测产品在设计方面有几个标准: ①尽可能低的价格 水母基因的每一款产品的首家都在百元以内,甚至推出了一元公测,王小康认为,百元以内的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会上一个量级; ②产品简单而明确 为了控制检测成本,水母基因将基因检测产品设计的尽可能简单,项目尽可能明确,比如酒精、糖、咖啡因等耐受度等; ③持续的用户互动 为了解决样本采集后基因公司与用户关系 ”断裂“ 的尴尬,水母基因采取了分批定时推送报告的方式,并特别注重检测报告的分享性,此外还有就是组织基因类型相似的 ”好基友“ 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④更加注重地推 王小康认为,如果算进时间成本,地推成本不一定比线上采集更贵,但却可以更快捷。”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机构现场采集,两天就可以反馈样本是否合格,五天就能出报告。“ 通过这样一个设计思路,王小康希望能够快速拓展用户。“关键是首先让更多人都拥有自己的基因数据,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及技术进步的情况,分阶段提供更多的检测服务。”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思路,在王小康看来,基因检测领域价值最大的是检测之后的数据应用。“我说的应用并不是把解读报告交给用户,而是有第三方机构愿意基于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有可能是健身机构,通过基因数据更好的帮助用户达到健身效果。“ 王小康说。 水母基因已经积累了近一万例样本,超过 90%来自地推采集,与三家测序公司达成合作,检测产能已经接近 23andme 的能力。除了一个包含酒精、咖啡因等十五个检测项目的产品外,水母基因还在开发一块健身方面的检测产品,价格同样在百元以内。目前,水母基因已经启动了 pre-A 轮融资。
返回至
水母基因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BioHos首页
友情链接
所有页面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编辑帮助
编辑帮助
表格转换
友情链接
科学网
健康界
生物探索
生物技术信息
诊锁界
易佳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