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行业研究-MRI”的源代码
←
行业研究-MRI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行业研究]] <div style="max-width:75%; background-color:#C1FFC1; border:0px solid #000000;"> ===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 #公司产品包括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摄影系统系列(DR)、医疗信息化软件等,其中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两个系列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1973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首先研制成功的,是利用核磁共振效应,通过测量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中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的一种医学成像方式。1980年英国的阿伯丁大学首次实现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后,磁共振成像技术技术迅速进入临床,现已成为放射影象诊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已用于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的检查,特别是对大脑和骨髓的图像检查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非常有利于这些部位肿瘤等疾病的确诊。 #磁共振成像系统提供的诊断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方面: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比分辨率高;具有多方位任意切层的能力,对许多病变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且无观察死角,可精确定出病灶;属无创性技术,并且无X线辐射损害,真正避免了其他影像学检查对人体的损伤;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地显示心脏和血管,免去了病人在接受插管和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所要承担的额外痛苦和风险。 #根据磁体类型的不同,磁共振成像系统可分为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常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和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目前医学影像诊断中主要应用永磁型磁共振和超导型磁共振。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场强度范围为0.2T-0.5T,属于低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一般采用开放式磁场,维护费用小、逸散磁场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造价低,安装费用较低。永磁型共振成像系统一般只能产生垂直磁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主要应用于以出诊断图像为目的的低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中。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场强范围为0.5T-3T,属于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磁场均匀性高,稳定性好,图像质量好的优点,但运行耗费高,运行中需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液氦)费用很高,运输、安装、维护费用较高。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以功能性磁共振为主,图像质量是其基础。 #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等系统组成,各系统间相互连接,由计算机控制、协调。对于超导磁共振系统而言,低温保障冷却系统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发布的《2014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近11.84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规模达到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57%。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2014年约为2,556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比2013年的1:0.2还略低一点。可以判断,医疗器械仍然还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属于中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保障,也为临床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常用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系统、X射线摄影系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超声成像设备(USG)等。公司主要产品主要是磁共振成像系统和X射线摄影系统,其中磁共振成像系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36%、73.84%和72.89%。 #从整体市场来看,未来几年内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实现快速增长。根据专业医疗器械研究机构Espicom的预测,2013年中国的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71亿美元,2013-2018年间中国的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实现18.7%的年复合增速;其中,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将是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块市场,2013-2018年内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将在39.3%-40%之间。预计2013-2018年,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18.05%,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8.36亿美元。 #从竞争格局来看,在国内高端、大型医疗器械领域,以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目前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均被外国品牌占据,外资企业在设备购置和后端服务的定价方面也往往具有更大的决定权,这一方面加剧了设备采购和后期维护保养的价格高企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设备采购过程中的腐败。从医疗信息安全来看,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面临巨大风险,国内医疗器械有进口替代的动力。从进口替代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来看,除少数领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难以进入外,大部分领域具备了国产化的基础。 ====竞争格局==== #第一梯队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包括飞利浦、通用电气、西门子等;此部分企业具备较高的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的研发、集成和销售能力,产品线除了覆盖磁共振设备、CT、DR系统和超声波影像仪等主要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外,还包含其他类别的医疗器械产品。目前第一梯队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据我国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市场约占80%~90%的份额。 #第二梯队是包括迈瑞医疗、华润万东、东软集团、鑫高益等在内的国内优秀医疗器械企业,此类企业的技术和品牌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及性能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以高性价比和优质售后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单位的认可。第二梯队的企业占有约10%~20%的市场份额。 #第三梯队主要为技术能力较弱、产品较为低端、竞争力较弱的的众多小规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第三梯队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015年==== #2015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940,837.29元,较2014年度减少8.74%;实现利润总额16,253,770.43元,较2014年度减少-43.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643,319.15元,较2014年度减少44.18%。截至2015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490,829,104.95元,较2014年末增长1.17%。2015年度加大对超导磁共振产品研发投入,2015年公司研发费用达21,630,932.13元,比2014年度的15,766,710.10元有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是公司未来收入增长和盈利提升的保障,研发投入的增加为公司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度公司总体发展势头虽然较2014年度有所减弱,但是公司在高端产品的销售取得较好效果,公司超导型磁共振收入较2014年度增加51.67%,有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 ===上海联影=== #主营业务:提供涵盖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放疗设备、服务培训、医疗IT的全方位医疗解决方案。 #优势:研制并向市场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16层CT系统、超高分辨率PET-CT系统、DR系统等中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品整体性能已达到市场主流产品水平。 ===迈瑞医疗=== #主营业务:产品涵盖生命信息监护、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医学超声成象、临床麻醉系统四大领域。 #优势:公司在超声成像系统、DR系统、核共振成像系统和体外诊断领域的竞争优势突出;主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已扩展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29个主要城市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华润万东=== #主营业务:主营X射线诊断、磁共振成像、齿科诊断和治疗、血液健康产品。 #优势:国产影像诊断类企业的龙头,DR系统和MRI设备具备进口替代的潜力。 ===东软集团=== #主营业务:主营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 #优势:公司2004年与飞利浦成立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公司,主营CT机、MRI设备、DR系统、超声四大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公司在国内CT机、DR系统等影像设备领域具有优势地位,MRI设备业务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上海爱立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术中磁共振系统,上海爱立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第1号 </div>
返回至
行业研究-MRI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BioHos首页
友情链接
所有页面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编辑帮助
编辑帮助
表格转换
友情链接
科学网
健康界
生物探索
生物技术信息
诊锁界
易佳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