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肿瘤标志物
目录
- 1 关于肿瘤标志物
- 2 常见肿瘤标志物
- 2.1 Actin(Smooth Muscle Actin,SMA):平滑肌肌动蛋白
- 2.2 AFP:甲胎蛋白
- 2.3 AFU:α-L-岩藻糖苷酶
- 2.4 BCL-2
- 2.5 BCL-6
- 2.6 β2-MG:β2微球蛋白
- 2.7 CA15-3:癌抗原15-3
- 2.8 CA19-9:糖类抗原19-9
- 2.9 CA50:癌抗原50
- 2.10 CA72-4:胃癌相关抗原
- 2.11 CA125
- 2.12 CA242:糖类抗原242
- 2.13 CDX2
- 2.14 CD3
- 2.15 CD8 (Suppressor/Cytotoxic)
- 2.16 CD10
- 2.17 CD19
- 2.18 CD20
- 2.19 CD21
- 2.20 CD30
- 2.21 CD34
- 2.22 CD45
- 2.23 CD56
- 2.24 CD68
- 2.25 CD117
- 2.26 CEA:癌胚抗原
- 2.27 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
- 2.28 Chromogranin A
- 2.29 CK(pan)
- 2.30 CK-LMW
- 2.31 CK-HMW
- 2.32 CK5/6
- 2.33 CK7
- 2.34 CK20
- 2.35 DOG1
- 2.36 EMA
- 2.37 Hep Par1
- 2.38 E-cadherin
- 2.39 ER
- 2.40 Hep Par1
- 2.41 HER-2 (C-erbB-2)
- 2.42 HMB-45
- 2.43 Ki-67
- 2.44 LCA(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
- 2.45 MUM1
- 2.46 Melanoma
- 2.47 Napsin A
- 2.48 NMP-22:核基质蛋白-22
- 2.49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2.50 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 2.51 PAX5
- 2.52 PR
- 2.53 PSA
- 2.54 P120 Catenin
- 2.55 P16
- 2.56 P504S
- 2.57 P53
- 2.58 P63
- 2.59 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
- 2.60 SF:铁蛋白
- 2.61 Synaptosomal(Sy)
- 2.62 S-100
- 2.63 TG
- 2.64 TTF-1
- 2.65 Vimentin
- 2.66 WT-1
关于肿瘤标志物
--Jianjdandd(讨论) 2016年8月24日 (三) 12:32 (CST)
概述
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
来源
①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如:糖酵解产物、组织多肽抗原、核酸分解产物。②分化紊乱的细胞基因产物,如:异位的ACTH片段,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胎儿同工酶。③肿瘤细胞坏死崩解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某些细胞骨架蛋白成分,如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 (Cyfra21-1),多胺类物质。④肿瘤宿主细胞的细胞反应性产物,如:VCA-IgA、EA-IgA。
分类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类:①癌胚蛋白(oncofetalproteins),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②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s),如CA19-9、CA125;③酶(enzyme),如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④特殊血浆蛋白(specialserumproteins),如β2-巨球蛋白、本周蛋白;⑤激素(hormone),如降钙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作肿瘤标志物。
另外,肿瘤标志物也可以分为两类:
- 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 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体检常见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体检项目可分为如下几种:①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等于3.45微克/升。最初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CEA升高,后来发现,在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血CEA升高。②甲胎蛋白(AFP):AFP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高达20微克/升以上。③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小于4微克/升,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④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人血中浓度小于5微克/升,如患绒毛膜上皮癌,睾丸和卵巢的胚胎性恶性畸胎瘤者,HCG可升高,且血、尿中的HCG的含量多少与预后相关联。
肿瘤标志物的作用
①肿瘤的早期发现;②肿瘤普查、筛查;③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期;④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疗效监测;⑤肿瘤复发的指标;⑥肿瘤的预后判断;⑦寻找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灶。
实际上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能达到 l00%。能否早期发现肿瘤是评价肿瘤普查方案是否有效的依据,其检测方法应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且对机体无损伤,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假阳性和假阴性极少。用肿瘤标志物进行普查应考虑下列原则:
- 该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肿瘤的发现有较高的灵敏度。
-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
- 筛查费用经济、合理。
- 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必须复查和随访的。
但实际上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能达到 l00%,从而使肿瘤标志物用于普查受到限制。以结肠癌的普查为例,其发病率为37/10万,如对一组人群以癌胚抗原(CEA)进行结肠癌普查,其假阳性数高达4998人,而检出的结肠癌患者只有26人,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和检查费用的浪费。因此,这一类肿瘤标志物一般不适宜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普查。现已证实,除了AFP有助于提高对肝癌高危人群肝癌的筛查早诊,PSA、F-PSA及其比值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其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并不具有很大的意义,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转移等。
注意事项
①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倡一次同时测定多种标志物,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②肿瘤标志物不是肿瘤诊断的惟一依据,临床上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考虑。肿瘤确诊一定要有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依据。③因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等因素,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要结合临床情况,从多个角度比较,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④某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生理情况下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异常升高,需注意鉴别。
肿瘤标志物的正确认识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肿瘤发病过程中没有相应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虽然许多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肿瘤发病过程中没有相应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导致许多医生和患者盲目乐观的面对肿瘤标志物的阴性结果,没有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结果失去了治疗肿瘤的大好时机,造成很多遗憾。例如像AFP这种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相当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也仅达到79%~90%,(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阈值为>400ng/ml)。也就是说,还有10%~30%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AFP是正常的或只有轻度的升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面对肿瘤标志物结果的阴性报告时应同样提高警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发生。
肿瘤标志物的异常结果
没有特异性为100%的肿瘤标志物,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没有特异性为100%的肿瘤标志物,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比如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以及孕妇的AFP可能升高,梗阻性黄疸或风湿病患者的CA19-9数值可以高出正常值数倍,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可以有PSA的轻、中度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有CA125的轻、中度升高,甚至长期吸烟者CEA也会有轻度升高。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时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对体检中发现的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的持续升高应该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通过B超、CT、MR、内镜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检查,必要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对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经手术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由升高降为正常,表明手术成功;术后没有或略有下降,随即重新升高,提示手术可能有肿瘤残留;术后下降,过段时间后又明显升高,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这种提示往往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前数个月。肿瘤标志物的升降能提示肿瘤患者的预后,对治疗计划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治疗后肿瘤标志物下降说明治疗有效;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继续升高,应更换治疗方案,如果更换治疗方案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往往预示着复发或转移。另有一点需要临床医生注意的是,化疗、放疗或手术后立即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可能会有短暂的升高,这是由于肿瘤坏死所致,正确的检测时间是治疗后6周。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同一种肿瘤可含一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而不同肿瘤或同种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既可有共同的肿瘤标志物,也可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肿瘤是单一变异细胞多次克隆的结果,其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的癌变过程。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具有复杂性及多态性,每个肿瘤实体中都存在着生物学特性有很大不同的细胞,细胞表面的受体、抗原表位、表达的基因产物、生长速度、浸润性、转移性,对化疗与放疗的敏感性等方面都可能相去甚远。这些细胞在肿瘤标志物的合成、表达、释放等方面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同一种肿瘤可含一种或多种肿瘤标志物,而不同肿瘤或同种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既可有共同的肿瘤标志物,也可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为了提高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选用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问题,由于部分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极高,如CA199和CA50之间的相关性可达到95%~98%,即95%~98%的被检者如CA199正常,则CA50也正常,CA199异常,则CA50也异常,这时就可以选用一些灵敏度更高的肿瘤标志物,如CA724。再比如CA242较少受到黄疸的影响,在胆道、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常见肿瘤标志物
来源:免疫组织化学质控抗体介绍
Actin(Smooth Muscle Actin,SMA):平滑肌肌动蛋白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平滑肌。
此抗体可以与平滑肌肌动蛋白α异构体反应,与骨骼肌、心肌的肌动蛋白无交叉反应。可标记平滑肌细胞,包括肌上皮细胞。用于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也可用于乳腺、唾液腺和汗腺肌上皮的识别。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AFU:α-L-岩藻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BCL-2
阳性部位:细胞膜/浆。对照:淋巴结。
Bc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套区的小B淋巴细胞和许多T细胞通常表达Bcl-2,伴有t(14;18)(q32;q21)移位的滤泡性淋巴瘤Bcl-2超表达。85%的滤泡性淋巴瘤和2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Bcl-2,且都伴有t(14;18)移位,但无t(14;18)的淋巴瘤也可以表达Bcl-2。胸腺组织也表达Bcl-2,但多数细胞在髓质、皮质仅弱阳性表达。Bcl-2在正常乳腺上皮强阳性表达,并且正常乳腺小叶周围的基质中一些细胞也阳性。乳腺癌通常表达Bcl-2,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低级别的、体积小的、ER或PR阳性的肿瘤。随着肿瘤的进展,Bcl-2表达有减弱的趋势,他莫西芬可降低其表达。Bcl-2可用与滤泡性淋巴瘤和滤泡性增生鉴别:85%的滤泡性淋巴瘤细胞浆阳性,而滤泡性增生只有生发中心部位散在的T细胞阳性。Bcl-2在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中阳性,而在单核样B细胞增生病灶中阴性,因而具有鉴别价值。Bcl-2还可以用于确定滤泡性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原发性乳腺癌通常Bcl-2阳性,而肺和胃肠道肿瘤转移到乳腺的罕见阳性(即使阳性,也是灶性弱表达)。在一些癌中,Bcl-2阳性是预后较好的一个指标,与P53的表述呈负相关。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Bcl-2阳性的细胞与CIN的级别相关。大多数基底细胞癌弥漫表达Bcl-2,但大汗腺上皮肿瘤表层细胞着色。
BCL-6
阳性部位:细胞核.
Bcl-6是一种原癌基因,编码95kDa的Kruppel型锌指蛋白,与其它转录因子具有同源性。Bcl-6表达于正常的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和其相关的淋巴瘤。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以及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Hodgkin淋巴瘤中,可以检测到Bcl-6的表达。当脾脏边缘带淋巴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变时可伴有Bcl-6阳性表达。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也能检测到较多细胞阳性。另外,应注意,很多正常T细胞也可表达Bcl-6。
β2-MG: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表达在大多数有核细胞表面。临床上多用于诊断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其水平与肿瘤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此外,根据此水平还可用于骨髓瘤患者分期。血清β2-MG可以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CA15-3:癌抗原15-3
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CA19-9: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CA50:癌抗原50
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CA72-4:胃癌相关抗原
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CA125
阳性部位:细胞质/细胞膜。对照:卵巢癌。
CA125 (cancer antigen 125, carcinoma antigen 125)又名MUC16,由MUC16基因编码,是粘液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其主要作为肿瘤标记或生物标记在临床血标本和病理学免疫组化中进行检测。在妇科实践中,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的检测。临床通过监测CA125来筛查妇女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在妇科免疫组化中,CA125主要用于:
- 卵巢粘液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卵巢浆液性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CA242:糖类抗原242
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CDX2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结肠。
是一种由311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一段序列特异的DNA结合功能区。CDX2 是一种肠特异的转录因子,能够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肠上皮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其一定的作用。大约95% 以上的浸润性结/ 直肠癌可检出CDX2 阳性表达,胃癌和卵巢黏液性腺癌也可表达,与CK7、CK20、Villin 配合有助于寻找转移癌的原发部位。
CD3
阳性部位:细胞膜,CD3ε胞浆表达。对照:淋巴结。
CD3分子是由五条肽链以非共价键组成的复台分子,分别称为γ、δ、ε、ξ、η,表达于所有T细胞表面。CD3分子与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组成复合受体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识别单位,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除了小脑的蒲肯野细胞弱阳性表达CD3之外,B细胞、髓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任何细胞均不表达CD3。因此,CD3是比较特异的T细胞抗体。此抗体可识别瘤性和非瘤性的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某些蕈样霉菌病、多形性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出现CD3阴性。CD3ε可以表达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 通用名称:CD3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CD3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淋巴瘤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T细胞CD3蛋白表达。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MRQ-39,染色模式为细胞膜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淋巴瘤患者中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T细胞CD3蛋白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淋巴瘤的分类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CD8 (Suppressor/Cytotoxic)
抑制/细胞毒T细胞。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CD8 分子是存在于抑制/ 细胞毒细胞表面的32kDa 的糖蛋白,为MHC Ⅰ类分子的受体,其胞内部分与p56lck酪蛋白激酶相关,调节TCR/CD3 复合体的功能。可标记抑制/ 细胞毒T 细胞、NK 细胞。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也为阳性表达。此抗体主要用于标记细胞毒T细胞、NK细胞。也可作为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的标记物。与CD4单抗联合使用,计算CD4/CD8 比值,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CD10
阳性部位:细胞膜。
CD10即“急性淋巴母细胞共同抗原(CALLA)”,是一种分子量为100kDa的糖蛋白。表达CD10的有未成熟的B细胞、一些未成熟的T细胞和成熟的粒细胞、生发中心细胞、纤维母细胞、黑色素瘤细胞系、肾小球和肾小管、胆小管、75%的前驱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的所有亚型、一些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某些滤泡性淋巴瘤、骨髓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另外,子宫内膜间质(不是腺体)、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和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D10阳性,而子宫的未分化癌和平滑肌肿瘤通常仅是灶性或弱阳性。此抗体主要用于淋巴瘤分类以及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中。
CD19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CD19 是分子量为95kDa 的糖蛋白,表达于前B 细胞和成熟的B 细胞膜表面,与B 细胞的活化调节和发育调节相关,在T 细胞和正常的粒细胞上无表达。此抗体主要标记正常B 细胞和肿瘤性B 细胞。
CD20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CD20分布于所有成熟的B细胞,但浆细胞多为阴性。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一些骨髓瘤和约50%的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表达CD20,并且一些T淋巴细胞也可弱表达CD20。CD20是B细胞较特异的抗体。此抗体多用于标记B淋巴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以及毛细胞白血病。
- 通用名称:白细胞分化抗原20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CD20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L26,染色模式为细胞膜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淋巴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B细胞胞膜上CD20的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CD21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CD21是C3d的互补受体,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和B淋巴细胞。此抗体主要用于标记B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并且可以显示滤泡中FDC网。通过显示FDC网可以帮助了解淋巴结结构是否破坏。FDC肉瘤/肿瘤阳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FDC网增多、变形、围绕血管,是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CD30
阳性部位:细胞膜/浆。对照:淋巴结。
Ki-1抗体识别细胞内蛋白和一种跨膜糖蛋白。Ki-1抗体与细胞内蛋白反应可能是由于一些Ki-1阳性的细胞不能用Ber-H2再复制。跨膜糖蛋白常被认为是真正的CD30抗原,Ber-H2可识别被常规固定封闭的一个抗原决定簇。CD30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1p36,是淋巴瘤一个活化基因。在以下非淋巴瘤组织中CD30弱阳性表达:活化的T和B淋巴细胞;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亲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T淋巴细胞;正常和反应性淋巴滤泡周围弥散的T和B淋巴细胞;结核、描抓病、弓形虫感染及结节病形成的肉芽肿中的巨噬细胞;胰腺的外分泌部的细胞;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普肯耶细胞;脂肪母细胞;肌上皮细胞。培养的单核细胞可表达Ki-1但不表达Ber-H2。尽管CD30最初是从蜕膜细胞中检测出来的,但后来的研究证实蜕膜细胞井不一定全部阳性。几乎所有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表达CD30,染色特点是细胞膜及高尔基体区着色。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的T细胞、B细胞及裸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丘疹病、退行性变非典型组织细胞增生症、生殖细胞肿瘤和血管瘤表达CD30,偶尔浆细胞淋巴瘤/骨髓瘤和胰腺及唾液腺肿瘤阳性表达。白血病、淋巴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腱鞘的巨细胞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肉瘤、Ewing肉瘤,恶性施万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肿瘤和侵袭性纤维瘤病罕见CD30阳性。此抗体主要标记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淋巴瘤样丘疹病。
CD34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血管瘤、胃肠间质肿瘤。
CD34是由位于1q32的基因编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可表达干正常的内皮细胞、脾边缘带细胞、环绕于血管、神经、肌束、皮肤附属器和乳腺小叶基质周围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在血管肿瘤中CD34阳性表达,但CD3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低干CD31。CD34还可表达于以下组织中:未成熟的白血病(包括AML、ALL和粒细胞肉瘤)、琳巴母细胞淋巴瘤、转化性骨髓发育不良、平滑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胃肠道间质肿瘤、神经鞘瘤、脂肪瘤、上皮样肉瘤等。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很少阳性,肉瘤样间皮瘤、滑膜肉瘤和纤维瘤病不表达CD34。CD34主要用于判定是否有内皮细胞的分化,与CD117联合应用鉴定胃肠道间质瘤,鉴别单纯性纤维肿瘤(通常阳性)和肉瘤样间皮瘤(通常阴性)、隆凸型皮肤纤维肉瘤(通常阳性)和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通常阴性)、乳腺的梭形细胞癌(CD34-)和恶性叶状肿瘤(CD34+)。
CD45
- 英文名称:CD45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 通用名称:CD45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2B11&PD7/26,染色模式为细胞膜着色。本试剂盒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淋巴瘤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CD45蛋白的表达,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淋巴瘤的分类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CD56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CD56是一组相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在胚胎发生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相互联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CD56阳性的癌比CD56阴性的癌更具侵袭性。CD56抗原主要表达于神经元、星形细胞、施万细胞、NK细胞和小部分活化的T淋巴细胞。此抗体在以下肿瘤中阳性表达,包括肺小细胞癌、间皮瘤、类癌、胰岛细胞肿瘤、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胰腺肿瘤、Merkel(梅克尔)细胞癌、肝细胞癌、某些肾细胞癌、某些卵巢癌、某些子宫内膜癌、甲状腺滤泡和乳头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少突神经细胞胶质瘤、视网膜母细胞癌、NK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瘤和肝脏的窦组织细胞。CD56在以下肿瘤中阴性表达:鼻咽癌、黑色素瘤、脑膜瘤、结肠癌、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Ewing肉瘤。此抗体主要确定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以及肺小细胞癌诊断。
CD68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淋巴结。
CD68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的细胞浆糖蛋白,与溶酶体颗粒有关,是巨噬细胞最可靠的标记。CD68表达于以下细胞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只表达KP1,不表达PG-M1)、嗜碱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破骨细胞、肥大细胞(只表达PG-M1,不表达KP1)、滑膜细胞(只表达PG-M1,不表达KP1)、朗格汉斯巨细胞、树突状网织细胞肉瘤和黑色素瘤。此抗体可用于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AML、粒细胞肉瘤(但注意B细胞淋巴瘤胞浆弱阳性)、Kikucki病中浆样单核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CD117
阳性部位:细胞膜/浆。对照:淋巴结、胃肠间质肿瘤。
c-kit原癌基因定位干染色体4q11-12,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000的Ⅲ型跨膜醅氨酸激酶受体蛋白。配位体是早期血细胞生长因子,也是生殖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生长所需。CD117在正常细胞和肿瘤中均有表达,包括肥大细胞、蜕膜细胞、80%~100%的胃肠道间质瘤、黑色素瘤、一些生殖细胞肿瘤、某些AML、某些皮肤纤维瘤、某些血管肉瘤和Ewing肉瘤。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性肿瘤CD117阴性。由于CD117的广泛表达,因此应用范围较窄。此抗体主要用于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
CEA: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
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与CEA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Cyfra21-1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是很好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
Chromogranin A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肾上腺。
嗜铬素(A,B,C)分布广泛,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6 000~120 000。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分泌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在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肿瘤、副神经节瘤、粪癌等神经内 分泌肿瘤中阳性表达。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并且可以作为甲状腺髓样癌和滤泡癌的鉴别。
CK(pan)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结肠、乳腺。
AE1可与太多数的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反应,而AE3识别所有已知的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AE1/AE3抗体的混合物,包括CK1-8、10、14、15、16、19。该抗体可与几乎所有的上皮反应(除肾上腺、肝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一些肾细胞肿瘤,一些类癌和胰岛细胞)而与一些中间丝状蛋白无交叉反应。此抗体可用于鳞状细胞肿瘤(包括梭形细胞变异型)、腺癌、移形细胞癌、小细胞癌、类癌、多型性腺瘤(上皮成分)、胸腺瘤、间皮瘤(包括肉瘤样成分)、脊索瘤,生殖细胞肿瘤(除外精原细胞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的诊断中。
- 通用名称:广谱型细胞角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Cytokeratin-pan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AE1&AE3,染色模式为细胞浆着色。本试剂盒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疑似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Cytokeratin-pan蛋白的表达,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上皮源性肿瘤的分类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CK-LMW
是混合型的低分子细胞角蛋白。主要标记几乎所有的非鳞状上皮细胞。与CK-HMW配合使用主要区分鳞状上皮细胞与非鳞状上皮细胞以及确定或排除上皮源性肿瘤。
CK-HMW
混合型的高分子细胞角蛋白。主要标记鳞状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和其他复层上皮细胞。与CK-LMW配合使用主要区分鳞状上皮细胞与非鳞状上皮细胞以及确定或排除上皮源性肿瘤。
CK5/6
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在上皮样间皮肿瘤中高表达,而腺性肿瘤中很少表达。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亦可用于导管上皮良恶性增生的鉴别。
CK7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乳腺。
此抗体识别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4 000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卵巢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乳腺腺癌、肺腺癌中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卵巢黏液性腺癌阴性。另外在官颈肿瘤、胆管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也为阳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肝细胞和肝细胞癌、前列腺和列腺癌、肾上皮性肿瘤中均为阴性。 诊断意义:现通常认为CK7是腺癌和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与CK20和Villin联台应用有助于确定腺癌的原发部位;可用于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CK20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结肠。
细胞角蛋白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 细胞中。在胃肠道癌、Merkel 细胞癌、胰胆管癌、唾液腺小细胞癌、小肠类癌、卵巢黏液性腺癌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腺癌、子宫内膜癌、肺腺癌和鳞癌、除唾液腺和Merkel 细胞肿瘤以外的小细胞肿瘤、卵巢非黏液性肿瘤、肾细胞癌、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组织中阴性表达。此抗体在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一致的。常与CK7 和Villin 联合应用作为癌原发部位的判断指标;对小细胞肿瘤来源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DOG1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胃肠间质肿瘤。
DOG1是一种功能尚不是十分清楚的蛋白,但可以选择性的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约87%的胃肠间质瘤可以表达DOG1。偶尔表达于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在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中与CD117相互补充。
EMA
阳性部位:细胞浆/膜。对照:阑尾。
EMA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000的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此抗体可以标记大部分正常上皮及上皮源性的肿瘤;在间皮瘤中常为胞浆着色;浆细胞、各种已受T细胞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及一些间充质(脊索和神经周围纤维母细胞)也为阳性;淋巴瘤中T细胞丰富的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变异型、95%的大细胞间变型、单核样的B细胞淋巴瘤以及18%的T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还可在一些骨髓瘤、60%的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等肿瘤中阳性表达。EMA常用于间皮反应和间皮瘤的鉴别(间皮瘤中的膜染色更强);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前者细胞膜着色);基底细胞、鳞状细胞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鉴别;淋巴结ALK阳性的大细胞间变型淋巴瘤同其他淋巴瘤类型的鉴别。
- 通用名称:上皮膜抗原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EMA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E29,染色模式为细胞浆/细胞膜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上皮细胞EMA的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Hep Par1
阳性部位:胞质,呈粗颗粒状。
HepPar 1即Hepatocyte paraffin 1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直接以肝细胞作为免疫原而制备的肝细胞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epPar1抗原是一种名为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的鸟氨酸循环酶,定位于线粒体,但CPS1也存在于肝细胞和小肠上皮。HepPar 1对肝细胞的特异性反应在85%左右,在人体其它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或极少表达。HepPar 1的阳性信号表现为棕黄色,鲜艳清晰,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呈粗颗粒状均匀弥漫分布,在胆管上皮及其他肝脏非实质性细胞不着色。HepPar 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诊断阳性率在83%~100%之间,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列各种肝细胞性标志物之首。
E-cadherin
是分子量为120kDa 的跨膜糖蛋白,属于上皮细胞钙离子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在组织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的降低/ 丧失可导致细胞连接的破坏,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相关。在癌中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其表达的缺失与许多癌的进展相关,包括乳腺癌、膀胱癌和头颈部鳞癌,也同肝细胞癌高级别相关。在胃癌中与前面所述不同,E-cadherin 的表达缺失同肿瘤的低分化相关,并且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好相关。E-cadherin 表达的改变在一些癌前病变中也有报道,包括结肠腺瘤、宫颈上皮内瘤变、胃肠化生和Barrett’s 食管等。E-cadherin 阳性表达与否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无关。尽管此抗体上皮样肉瘤中不表达,但是若在肉瘤中表达可能同上皮样分化相关。在渗出液中区别非肿瘤性间皮细胞和癌细胞(在渗出液中的卵巢肿瘤细胞E-cadherin 高表达);在鉴别间皮瘤和其他缺少细胞粘附力的肿瘤(如:乳腺小叶癌和胃癌,这些肿瘤有着很高频率的突变。)中有一些价值;现在也有报道可用于乳腺小叶癌和导管癌的鉴别(后者常为阳性,前者常阴性)。
ER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乳腺。
雌激素受体存在于正常女阴皮肤、上皮、基底细胞,还有正常子宫上皮、肌层细胞以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会阴部的纤维上皮性息肉、平滑肌瘤、冲经鞘肿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中同样为阳性表达。 实验表明在以下肿瘤中也有表达:乳腺癌、上皮样平滑肌肿瘤、黑色素瘤、脑膜瘤、硬化性血管瘤、甲状腺腺瘤、卵巢和子宫内膜肿瘤、侵袭性盆腔粘液瘤、一些肺癌。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如果对其进行激素治疗往往有效,预后较好,因此ER(与PR和C-erbB-2一道)已作为乳腺癌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Hep Par1
阳性部位:胞质,呈粗颗粒状。 HepPar 1即Hepatocyte paraffin 1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直接以肝细胞作为免疫原而制备的肝细胞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epPar1抗原是一种名为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的鸟氨酸循环酶,定位于线粒体,但CPS1也存在于肝细胞和小肠上皮。HepPar 1对肝细胞的特异性反应在85%左右,在人体其它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或极少表达。HepPar 1的阳性信号表现为棕黄色,鲜艳清晰,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呈粗颗粒状均匀弥漫分布,在胆管上皮及其他肝脏非实质性细胞不着色。HepPar 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诊断阳性率在83%~100%之间,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列各种肝细胞性标志物之首。
HER-2 (C-erbB-2)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乳腺癌。
C-erbB-2是一种癌基因。此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85 000的穿膜蛋白,可以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该基因的过度表达和扩增可见于多种肿瘤,尤其是腺癌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有密切关系。Wright等人对乳癌研究表明:此基因超量表达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增加,总生存期缩短,2年生存率的可能性下降为0。此抗体主要作为判断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消化道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以及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使用赫赛汀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对ER/PR和c-erbB-2三者同时阳性表达的病人进行三苯氧胺治疗无意义。
- 通用名称:乳腺癌HER-2检测试剂盒(免疫组化法)
- 英文名称:Breast Cancer 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用于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中HER-2受体蛋白的定性检测,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CB11,染色模式为细胞膜着色。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HMB-45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恶性黑色素瘤。
这一抗体标记未成熟黑色素颗粒。在活化和瘤变的黑色素细胞和其他神经嵴来源肿瘤中阳性表达。在正常乳腺上皮和一些乳腺癌、正常汗腺和汗腺来源肿瘤、血管肌脂瘤等组织中可为阳性表达,偶尔在癌中有所表达。在判断恶性黑色素瘤方面比S-100或NKl/C3特异性更高,但是敏感性低于90%,尤其是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
Ki-67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淋巴结。
Ki-67可以识别出在细胞增殖周期G1、S、G2和M期的细胞,而处在G0期的细胞不着色。可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是确定良恶性组织生长状态的标记。研究表明,它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核分裂指数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由于Ki-67比PCNA更为直接反应细胞的增殖情况,因此常用于某些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有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高级别淋巴瘤Ki-67一般大于40%或50%。
LCA(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
阳性部位:细胞膜。对照:淋巴结。
主要位于白细胞的表面,包括B、T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等。CD45 家族中至少有五种蛋白成员,LCA可以识别CD45 所有的异构体,异构体可以查看CD45RA、CD45RO。它是区分淋巴瘤/ 白血病和非造血组织(如未分化小细胞、小圆细胞肉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可用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非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鉴别诊断。
MUM1
阳性部位:细胞核。
MUM1是一种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是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之一,在针对干扰素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基因调节方面起作用。在生发中心亮区MUM1通过与滤泡树突细胞接触后启动对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后中心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调节。在这个阶段BCL-6表达被调低。MUM1主要在以下细胞和肿瘤中表达:部分生发中心细胞、浆细胞、活化T细胞、浆细胞瘤、部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多种其他B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及多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不表达MUM1的疾病包括:Burkitt淋巴瘤(除少数病例外)、肥大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肿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的“爆米花细胞”。
Melanoma
- 通用名称:黑色素瘤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Mela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HMB-45,染色模式为细胞浆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的黑色素瘤蛋白的表达, 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Napsin A
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分子量大约38kDa,在II型肺泡上皮胞浆中表达。可达80%肺腺癌强阳性;分化很差和分化很好的肺癌反而不表达;鳞癌和小细胞癌阴性;10%肾细胞癌和甲状腺癌阳性。另外不到5%的其他腺癌阳性,一般在胞浆内呈颗粒状。
NMP-22:核基质蛋白-22
核基质蛋白-22(NMP-22)NMP-22(NuclearMatrixProtein-22)是细胞核骨架的组成成分。与细胞的DNA复制、RNA合成、基因表达调控、激素结合等密切相关。膀胱癌时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并将NMP22释放入尿,尿中NMP22可增高25倍。以10kU/mL为临界值,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78.5%。对浸润性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100%。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也有重要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的血清NSE浓度可明显升高。
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PAX5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扁桃体。
PAX5基因B细胞分化必要成份。它至少有4个亚型,PAX5能够编码50kDa B细胞特异活性蛋白。PAX5正常的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从前驱至成熟B细胞中表达,但在分化终末端的浆细胞中减表达弱或不表达。在人胚胎的中枢神经也有表达,还可在睾丸网和附睾中表达。在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但在浆细胞瘤中弱表达或阴性。常用于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的诊断,在组织处理不佳或细胞退变的切片上有时比CD20更有效。
PR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乳腺、女性生殖道组织、卵巢、正常的外阴皮肤。另外,还可表达于外阴纤维上皮囊肿、阴道平滑肌肿瘤、阴道神经鞘肿瘤,阴道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浸润性骨盆血管黏液瘤、内膜间质肿瘤及一些肺癌。
PSA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糖蛋白33 000表达于正常前列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腔内分泌物,前列腺良性肥大、增生和肿瘤也阳性表达。此抗体可作为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依据,也可用于前列腺癌及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诊断。表达于前列腺的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膀胱、尿道、尿道周腺和脐尿管残留;精囊(用多克隆抗体);子宫内膜;肛门黏膜和腺体;胰导管细胞;正常的涎腺;神经胶质;前列腺癌(高级别肿瘤可能会阴性)尿道和尿道周腺的腺癌;乳腺外阴茎的佩吉特病;涎腺的多形性腺瘤和癌;一些内分泌肿瘤;单克隆抗体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而多克隆抗体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鉴别转移性前列腺癌:联合使用PAP,CK7、CK20、CK57。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正常男性血清中PSA的含量很低,血清参考值<4μg/L;PSA具有器官特异性,但不具有肿瘤特异性。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80%。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可见血清PSA水平不同程度升高。血清PSA测定是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在血液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PSA和游离PSAF-PSA/T-PSA比值是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指标。F-PSA/T-PSA>0.25多为良性疾病;F-PSA/T-PSA<0.16高度提示前列腺癌。
P120 Catenin
它是由11号染色体q11编码的一种骨架蛋白。α-catenin和-catenin 与E-cadherin胞浆内的位点相连,而p120 Catenin与E-cadherin的近膜位点相连。这些复合物连接非常稳固。但是当E-cadherin出现残缺时,p120 Catenin就会在胞浆内大量聚集。现在发现E-cadherin 在乳腺导管癌中为膜阳性,在乳腺小叶浸润癌中为膜阴性,而p120 Catenin在小叶癌上为浆阳性,在导管癌中为膜阳性。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鉴别乳腺导管浸润癌和乳腺小叶浸润癌。
P16
阳性部位:细胞核/胞质。对照: 宫颈鳞癌。
P16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由CDKN2A gene编码的抑癌基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通过抑制周期素依赖激酶CDK4/6进而抑制Rb从而阻滞G1期细胞进入S期,抑制细胞进行DNA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在恶性肿瘤中p16可发生突变,从而失去其抑制功能,从而异常高表达。 目前妇科病理免疫组化中,p16可用于以下方面:
- 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核阳性)
-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核阳性,且上皮全层弥漫阳性)
- 宫颈源性病变与内膜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宫颈来源的微腺型增生中p16阳性,而内膜来源的微腺型腺癌p16阴性)
P504S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前列腺腺癌。
P504S是指—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表达于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癌组织阴性表达,但在前列腺的癌前病变中有表达,如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和非典型增生,目前认为P504S是前列腺的标记物。除此之外,P504S在许多肿瘤中也可阳性表达,如肝细胞、乳腺癌、胰腺胰岛肿瘤等。一般与PSA、HMW、CK、P63等联合使用。
P53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乳腺癌。
p53, (tumor suppressor p53)可在多种组织中检测到,高度保守。主要在生物体内发挥抑癌基因作用。野生型p53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转录因子激活等途径发挥抑癌作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机制中,野生型p53的丢失和突变型p53异常高表达,使p53失去其抑癌作用,导致基因不稳定进而导致DNA非整倍性。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通过编码E6结合p53从而导致其失活,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目前妇科病理免疫组化中,p53可用于以下方面:
- 输卵管及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II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宫颈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P63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前列腺、扁桃体。
P63是抑癌基因P53的同源性基因,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被发现,然而在恶性前列腺肿瘤中为阴性。因此P63为鉴别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标记物。可以和其他抗体如:HMW CK、PSA、PSAP等联合应用。P63可能在维持前列腺干细胞数量中起重要作用。
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极微<2.5μg/L。SCCA是鳞癌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治疗观察和复发监测。
SF:铁蛋白
铁蛋白(SF)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在色素沉着、炎症、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坏死,红细胞生成被阻断或肿瘤组织中合成增多。
Synaptosomal(Sy)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类癌、结肠。
突触素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前囊泡膜,是神经性和上皮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之一。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肿瘤。表达于突触前膜的中央和周围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胰岛、颈动脉体、皮肤、垂体、甲状腺、肺、胰腺、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胰岛细胞肿瘤、甲状腺髓质癌、所有的类癌、垂体腺瘤、甲状旁腺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副神经节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副神经节胶质细胞瘤。
- 通用名称:突触素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Synaptophysin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MRQ-40,染色模式为细胞浆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的突触素的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S-100
阳性部位:细胞核/浆。对照:黑色素瘤。
S-100是一种酸性钙连接的蛋白二聚体。它首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发现。它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二聚体,能够形成三种结构形式S-100ao(α链)、S-100a(α链-β链)、S-100b(β链)。其结构相似于钙连接的钙调蛋白,是种钙离子调节通道。它的名字来源于在硫氨溶液中它的溶解度为100%。S-100蛋白广泛存在于间叶源性细胞和淋巴造血组织,如胶质细胞、黑色素瘤细胞、软骨细胞、施万细胞、指突状网状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降抗体都已有。一些单克隆抗体指针对于α链或β链相对于多克隆抗体它的免疫反应比较有限。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用单克隆抗体选择性的标记β链)、尼氏小体、黑色素细胞、神经细胞和黑色素瘤、软骨细胞、脊索和脊索瘤、脂肪细胞、脂肪瘤和脂肪肉瘤;肌上皮细胞、皮肤附件肿瘤、乳腺肿瘤、涎腺肿瘤、肾上腺髓质和副神经节的支持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交错突细胞、淋巴滤泡的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也表达来自上述细胞的肿瘤:50%恶性周围神经肿瘤S-100阳性、良性和恶性的颗粒细胞肿瘤、50%粒层细胞肿瘤阳性、类癌瘤(前肠41%,中肠50%,后肠50%)。在前肠和后肠种类癌瘤中支持细胞阳性但后肠中阴性。其诊断价值因S-100的广泛表达而受到限制,在诊断黑色素瘤种比较有价值,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比HMB-45表达较多;鉴别软骨内肿瘤和其他骨性肿瘤;鉴别硬化性腺病和乳腺的管状腺癌;鉴别佩吉病和上皮扩展性黑色素瘤。
TG
阳性部位:细胞质。
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的67kDa 的糖蛋白,甲状腺素(T3 和T4)的产生都发生在甲状腺球蛋白特异性酪氨酸位点。此抗体是由两个单克隆系的单克隆抗体组成的混合物,可以识别人甲状腺球蛋白的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转移性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表达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胶质;所有的甲状腺滤泡型腺瘤;所有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的许特莱细胞瘤;接近50% 的甲状腺的未分化和间变癌;一些甲状腺的髓样癌可见降钙素。与甲状腺球蛋白反应的抗体不与肺、乳腺、胃肠道、胰腺、肾、和其他发生肿瘤的器官的上皮反应。曾有报道在17 例病例中有一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呈中度的免疫反应。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甲状腺癌。如果染色选择性的发生在甲状腺肿瘤的边缘,有可能是人工假象,因为甲状腺球蛋白可以扩散到周围甲状腺组织中;和降钙素联和应用,识别甲状腺髓样癌;与甲状腺转录因子联合应用鉴别原发性甲状腺和肺的肿瘤,那些分化好的甲状腺肿瘤可能甲状腺转录因子阳性也可能甲状腺球蛋白阳性。
TTF-1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甲状腺、肺。
甲状隙转录因子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的肺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性类癌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也阳性,而在其他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甲状腺转录因子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肝细胞胞浆可呈颗粒状阳性。
- 通用名称:甲状腺转录因子1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TTF1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8G7G3/1,染色模式为细胞核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肺癌、甲状腺肿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的TTF1的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辅助诊断肺癌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Vimentin
阳性部位:细胞浆。对照:平滑肌僧。
波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是57 000被认为是原始的中间丝之一,是正常间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的特异性标志,此抗体的免疫原为猪的晶体,但可与人、大鼠和鸡的波形蛋白反应,与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结蛋白等中间丝蛋白无交叉反应,在一些上皮细胞核或肿瘤中同时表达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表达于再生的肌纤维;和细胞角蛋白同时表达在肺、涎腺、肝、肝细胞和胆道、甲状腺、肾小管、性腺、子宫内膜、肾上腺皮质的肿瘤或上皮;还报道表达在皮肤、乳腺、胃、尿道上皮、前列腺、卵巢皮质、大多数梭形细胞肿瘤、一些渗透或转移到体液中的肿瘤细胞。波形蛋白是一种有用的。“控制标记物”,可用为阳性对照。也就是说,如果波形蛋白不能很容易的表达在非肿瘤性的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其他间充质成份,关于组织的免疫反应状态的保存可能是一个问题。波形蛋白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因为其普遍存在受到限制,然而在恶性横纹肌肿瘤它经常形成特征性的球形细胞浆。鉴别间皮瘤和腺癌,波形蛋白常常和细胞角蛋白共同表达在间皮瘤的上皮细胞上。未知原发灶的肿瘤如同时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表达强阳性则可能预示原发于肾、子宫内膜和甲状腺。
- 通用名称:波形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
- 英文名称:Vimentin Immunohistochemistry Detection Kit
本试剂盒提供的抗体为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为V9,染色模式为细胞浆着色。本试剂盒通过检测疑似来源于间叶组织肿瘤患者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中的Vimentin的表达,以辅助病理形态学检查对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的诊断,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任何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解读,应由病理医生结合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测方法进行,不作为单独的诊断指标。
WT-1
阳性部位:细胞核。对照:肾母细胞瘤。
WT-1(Wilms tumor protein),由11号染色体上的WT1基因编码,在正常泌尿生殖道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在wilm氏瘤中突变失活从而导致该肿瘤发生而得名。其在细胞内可与p53结合从而发挥其抑癌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可在75%的间皮源性良性及恶性肿瘤、输卵管上皮及输卵管/卵巢浆液性腺癌中高表达(核阳性)。
目前妇科病理免疫组化中WT-1可用于:
- 输卵管/卵巢浆液性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转移性内膜浆液性腺癌与原发性内膜浆液性腺癌的鉴别诊断(内膜原发常为阴性)
- 间皮源性辅助标记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辅助标记